\n
反内卷政策背景、行业覆盖及市场分析(截至2025年7月)
\n
一、政策背景与动因
\n
1. 经济结构性矛盾激化
• 产能过剩与价格战:光伏组件产能达全球需求200%,锂电池产能过剩150%,行业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暴跌(如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利润率不足4%)。
• 地方重复建设:地方政府“唯GDP”导向,通过税收优惠、补贴等政策吸引同质化产业,加剧资源浪费(如光伏玻璃、水泥行业重复投资)。
• 创新抑制:低价竞争压缩企业研发投入,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效应(如低端光伏组件充斥市场,高端技术突破受阻)。
2. 政策顶层设计
• 中央定调: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列为重点任务,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要求“推动落后产能退出”。
• 法律完善:新修订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细化低价倾销认定标准,2025年7月《价格法修正草案》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。
\n
二、涉及行业及官方表态
\n
1. 传统行业
• 钢铁:工信部要求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,推动高端钢材(优特钢)需求提升。
• 水泥:中国水泥协会推动错峰生产,区域集中度提升至40%。
• 煤炭:国家能源局核查煤矿生产,限制低效产能。
2. 新兴产业
• 光伏:十大厂商减产30%,多晶硅期货价格反弹4.5%。
• 新能源汽车:车企账期统一至60天,供应链资金压力缓解。
• 锂电:碳酸锂价格回升至6.67万元/吨,库存去化加速。
• 储能:政策推动行业回归利润导向,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增长。
3. 其他行业
• 电商/快递:平台反低价竞争,差异化服务成重点。
• 金融科技:广东银保监局整治“内卷式”信贷竞争。
官方表态:
• 中央财经委员会:强调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”。
• 工信部: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,明确光伏、锂电等行业产能退出路径。
• 市场监管总局:约谈外卖平台,禁止虚假折扣和压榨产业链行为。
\n
三、市场行情表现
\n
1. A股板块表现
• 领涨行业:普钢(+25.8%)、水泥(+25.1%)、玻璃玻纤(+21.5%)涨幅居前。
• 商品联动:氧化铝期货涨6.85%,碳酸锂期货涨4.55%,螺纹钢期货突破2050元/吨。
2. 资金逻辑
• 政策预期驱动:市场对产能出清、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乐观情绪推动估值修复。
• 周期反转预期:供给端收缩(如水泥错峰停窑)、需求端回暖(基建项目开工)形成共振。
\n
四、受益股票及收益原因
\n
1. 传统行业龙头
• 宝钢股份(600019):汽车板技术领先,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增长,吨钢毛利修复至500元。
• 海螺水泥(600585):行业CR5集中度提升,吨熟料利润回升至80元,受益万亿基建投资。
• 中国巨石(600176):玻纤产能全球第一,基建投资带动需求,2025年Q1净利润同比增108%。
2. 新兴产业技术壁垒型
• 通威股份(600438):硅料产能全球第一,行业整合后龙头溢价凸显,N型电池技术领先。
• 宁德时代(300750):储能业务毛利率回升至18%,麒麟电池量产提升单车价值量。
• 德赛西威(002920):智能驾驶域控市占率23.9%,绑定理想、小米等头部车企,海外订单放量。
3. 周期反转与成本护城河型
• 紫金矿业(601899):全球铜矿资源龙头,新能源需求拉动铜价上行,成本控制能力突出。
• 北方稀土(600111):稀土配额制执行,价格长周期上涨,2025年H1净利润预增30倍。
\n
五、风险提示
\n
1. 政策执行不及预期:若地方政府仍依赖“GDP竞赛”,产能出清可能滞后。
2. 需求复苏疲软:基建、新能源车等下游需求若未达预期,价格反弹持续性存疑。
3. 技术替代风险:光伏钙钛矿、固态电池等技术突变可能颠覆现有竞争格局。
\n
结论:反内卷政策通过“供给侧优化+需求端升级”双轮驱动,推动传统行业盈利修复、新兴产业良性竞争。短期关注周期股估值修复(钢铁、水泥),中长期布局技术龙头(光伏、锂电)。
\n